正文

福州畫冊印刷公司,福州畫冊印刷公司有哪些

韓韓
文章最后更新時間2024年08月19日,若文章內容或圖片失效,請留言反饋!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福州畫冊印刷公司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福州畫冊印刷公司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 山東德州有個菲律賓國王墓,有人了解這段歷史嗎?
  2. 想買一本適合自助游的旅游圖冊,有什么好的推薦?

山東德州有個菲律賓國王墓,有人了解這段歷史嗎?

元朝時中華混一,疆域空前龐大。由于元朝統治者的重商主義,草原絲綢之路、海洋絲綢之路方便之門大開,成為中國歷史上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時期之一。大量的***人、波斯人、歐洲人往返于海上,泉州、福州、廣州等地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港城市。中國人也由此了解到了化外之地的眾多國家和生民,忽必烈還曾經想遠征爪哇國(這可能是忽必烈想消耗掉南宋的大量降軍所想出來的主意),后來因為征討越南不利而沒有成行。

(元朝泉州港)

元朝滅亡后,中華對外貿易之門已經打開,中國人的視野開始走向國際,其中代表性的動作即是鄭和下西洋。由于元朝是異族統治,到明朝開國時,中華傳統的朝貢秩序已經支離破碎,明成祖是個好大喜功的皇帝,他自然希望能夠萬國來朝,成就他的一番盛世。所以鄭和下西洋也就不惜血本,到處撒金和布武。如此恩威相濟,那些東南亞的小國自然視鄭和船隊為天國上使,紛紛遣使來華。

據統計,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間,來自亞洲、非洲的國家使節來華絡繹不絕,共有318次之多,平均每年15次。這其中,東南亞的國家最頻繁、最熱心,浡泥、滿剌加、蘇祿、麻剌國等先后有十多位國王親自率家屬和大臣來華朝見。自視甚高的明成祖,興致勃勃地在京郊舉行了盛大的軍事演習,赫赫軍威嚇的各地使者不敢心生怠慢之心。朱棣又厚往薄來,使得海外諸國或為抱大腿,或為貿易求利紛紛來華朝貢。朱棣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自然也是樂此不疲。

菲律賓蘇祿國王就是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中來到的中國。在此之前,蘇祿國的鄰居渤泥國的國王在1408年攜王后、王子一行150多人,泛海來訪,受到明成祖的盛情款待。渤泥國王在南京游覽月余,終因不幸染病,雖經御醫精心調冶,終因病情過重,病逝于南京。明成祖遵其遺囑"希望體魄托葬中華",按王禮埋葬了這位異邦群主。

到了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東王和西王、峒王妻率家屬、隨從三百多人來到北京,呆了長達一個月之久。由于這次來訪是難得的三王一起來朝,朱棣很熱情地接見、賜封和接待,從福建泉州上岸開始,就著有司部門沿途接待,在南京還有禮部侍郎親自迎接。然后從京杭運河由鄭和親自護送到北京,面見皇帝。這規格相當之高!

(蘇祿東王像)

這一路到了北京來,蘇祿國東王謙遜有禮(那自然不過,這一路所看到的可都是中華勝景,他哪里敢心生怠慢?),朱棣也是熱情滿滿。當蘇祿東王請求賜予章服時,朱棣也很豪氣,賜印誥、襲衣、冠帶及鞍馬、儀仗器物,還贈送了三國“各金鑲玉帶一條,黃金100兩,白金2000兩,羅錦文綺200匹,絹300匹,鈔1萬錠,錢3000貫,金繡蟒衣、麒麟衣各一襲。”這就是皇帝敕封蘇祿國是明朝屬國了。

27天之后,這一行人開始了返程。車隊到了山東德州,蘇祿東王竟然一病不起,病逝了。飛馬快報給北京,朱棣大為哀痛,著有司厚葬這位慕華來朝的國王,并且下了詔命給蘇祿國東王長子,令他回國繼承王位,其次子、三子及東王妃可以留下守墓。有明一朝,東王的后裔一直都居住在東王墓邊上,生齒日繁,聚落成村。

清朝繼承了明朝的法統,也延續了對蘇祿國東王墓的保護政策。到了雍正時,東王后裔向朝廷打報告,希望能夠入籍中華。雍正皇帝同意了這個申請,以安、溫兩姓入籍。回國繼承王位的長子一脈,則一直傳承王位至乾隆時,西班牙人開始入侵。國難思強援,他們就開始想起來祖上曾經攀上過中國這個強鄰,因此派遣使者前來會見東王后裔,并且順勢來到北京,進行朝貢,并且提出申請,希望能夠納入中國版圖。當時的乾隆皇帝只要點頭同意,這個在菲律賓西南部的群島國家就成了中國固定國土了。

可是乾隆皇帝的批復意見是這樣的,“蘇祿國傾心向化,其國之土地人民即在統御照臨之內,毋庸復行赍送圖冊。”意思是,你們既然已經光榮地成為我大中華的屬國了,就不需要再搞這些虛文縟節了!于是,蘇祿希望成為“中國固有領土”的請求,被委婉地否決了。蘇祿國此后同西方殖民者進行了不屈的斗爭,最終敗下陣來,在1915年與美國簽訂了協議,放棄了世俗權力,保留了宗教領袖的地位,并入了美國的菲律賓殖民地的摩洛省。

在中國的蘇祿國東王后裔,至今則傳承了21代,在山東、天津都有東王后裔生活。在2018年,菲律賓的東王長支后裔還曾來到中華祭祖,在國內的東王兩支后裔有60多人參加的祭祖儀式,現場還仿照中國祖制,修了譜牒。自此,東王墓就成為中菲友好交往的見證,也成為中華禮儀文化傳播的象征之一,被列入***院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古蘇祿國位于今菲律賓西南部的蘇祿群島,與北婆羅洲(沙巴)東海岸相隔。史料記載,早在公元3世紀的中國就與菲律賓人有來往,到唐、宋、元時期在經貿文化方面的交往已經很頻繁。

明朝建立后,積極推行“宣德化而柔遠人”的睦鄰政策,多次派鄭和下西洋進行友好往來和文化貿易。永樂七年(1409年)鄭和船隊到達蘇祿,大明船隊的威武、貿易物資的豐富給蘇祿統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們產生了強烈與明朝通好的愿望。尤其是與蘇祿接壤的周遍島國呂宋、爪哇、勃泥等與明交好帶來的強大國勢強烈的震撼了蘇祿。

公元1417年,蘇祿國的東王叭都葛·巴達剌率領該國幾乎所有貴族一同來中國朝拜,其中包括當時在蘇祿國地位同樣非常重要的西王和峒王。

這個使團規模高達340人,是整個明朝所接待過的規模最大的外國使團之一,這讓當時有志成為四海共主的永樂大帝朱棣龍顏大悅,對其也給予了最高規格的接待。朱棣本人及太子分別設國宴宴請,并請他們在北京周邊進行了27天的參訪,甚至請他們登上了長城。朱棣還加封領頭來華的東王巴都葛為蘇祿國王,為其在蘇祿國的領導地位進行了加持。

但不幸的是,船隊沿金杭大運河行至山東德州時,東王巴都葛叭答剌突然染病,于1417年9月13日去世。同時因為其去世地點離蘇祿國距離遙遠,很難將其遺體遠回,消息傳回明廷后,朱棣異常悲痛,派禮部郎中陳世啟攜祭文赴德州,下旨“擇地以王禮厚葬”,為東王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賜謚號“恭定”。因此其遺體就近在德州進行了安葬,之后巴都葛的長子回國繼承王位,其次子和三子家族則留在了中國,為其守陵。第二年,朱棣親自為東王墓題寫了碑文,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御制蘇祿國東王碑”

而留在中國守護巴都葛王陵的蘇祿王族后裔在中國一直生活到了今天,而在公元1731年,巴都葛的八代孫申請加入中國國籍獲得雍正皇帝批準,其后人分別改姓溫和安,成為了中國人。不過他們與蘇祿群島地區蘇祿王室的聯系卻一直保持著,而蘇祿王室后來也曾專門派一些要員來到德州朝拜其祖先的陵墓。


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哈刺的墓,同時,這個墓葬還埋葬著東王的王妃葛木寧,還有東王的次子溫哈剌和三子安都魯,以及他們的后人。

說起這個墓葬,就不得不說大明鄭和七下西洋,而對于下西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弘揚明朝國威,一種是尋找建文帝(個人偏向于尋找建文帝,畢竟永樂大帝是通過兵變奪來的皇位,不是傳位于此)。鄭和七下西洋,大體***訪了30多個國家,《明史·鄭和傳》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鄭和下西洋讓一些異域小國了解到明帝國的繁榮富強,有的國家派使節來朝拜,而有的國王干脆攜家帶口來一睹風***其中就有東王巴都葛叭哈刺,同時期還有西王,桐王,他們皆是菲律賓群島上的一些小國家蘇祿國的王,來訪的大概有5.6十個王,來了以后朱棣好吃好待,臨走還送珍寶,有的人來了干脆就不走了,而有的人眷戀故土就回去了。

蘇祿國的三個王臨走的時候,由于長途跋涉,東王就生病了。雖然也盡力醫治,但是走到了德州,東王病逝了。想來想去,西王和桐王怕消息傳回去后,國內大亂,于是急忙帶著東王的大兒子回去繼位。而留下東王妃和東王的其他兩個兒子給東王處理后事,而王逝世后準的有人守墓吧,所以留下來的就和當地人結婚,融為一體了,這也就造就了這個景區周圍好幾個***村。

如若有幫助,謝謝***納。


我看過一部電影,名叫《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蘇祿國就是明代時的菲律賓,電影描寫的跟600多年前中國和菲律賓兩國之間一段歷史有關,而從這段歷史里,其實也可以折射出菲律賓這個地區在最近這600多年所經歷過的滄海桑田式的變化。蘇祿東王為何死在了中國?

鄭和七下西洋始于永樂三年(1405),駐錨之地有一蘇祿國,位于今菲律賓西南部的蘇祿群島之上。見識了鄭和的強大艦隊之后,決意與明王朝建立朝貢關系。

永樂十五年(1417),由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哈刺率領,組成了東王、西王、峒王為首的340多人的友好使團,遠渡重洋,從福建泉州上岸,沿京杭大運河至北京(此時的北京,稱為皇上的“行在”,遷都是四年以后的事)。三王此行,攜帶了許多珍奇特產,向大明皇帝“進金縷表文,獻珍珠、寶石、玳瑁諸物”。朱棣見東王“恭順特達,聰明溫厚”,以國賓禮隆重接待,并封東王為蘇祿國國王,“賜印誥、襲衣冠帶及鞍馬、儀仗器物,其從者亦賜冠帶有差。”(《明史》卷三二五)蘇祿使團在華逗留27天,三王辭歸時,朱棣又慷慨賞賜,蘇祿國王十分感動,決心與中國世代友好。

當年9月13日,蘇祿使團從大運河乘舟南歸,船隊到達德州以北,東王突患急癥,不幸殞歿。訃告到京,明成祖當即“遣官賜祭、命有司營墳、葬以王禮”,并以東道國皇帝身份,對東王家屬表示慰問,封東王長子都馬含為蘇祿國東王,隨西王、峒王一起回國繼位,并同意東王妃葛木寧、次子溫哈剌、三子安都魯及侍從共10人留居中國,居喪3年。第二年,明***按親王規格在德州北郊為東王修建陵墓。明成祖并為之親撰碑文,贊賞東王“邈居海嶠,心慕朝廷”,“聰明特達,超出等倫”;肯定東王“航漲海,汛鯨波,不憚數萬里之遙”的訪華行程;高度評價其訪華成果,“光榮被其家國,慶澤流于后人,名聲昭于史冊,永世而不磨”;并對東王的逝世表達“不勝悼痛”。

而留在中國守護巴都葛王陵的蘇祿王族后裔在中國一直生活到了今天,而在公元1731年,巴都葛的八代孫申請加入中國國籍獲得雍正皇帝批準,其后人分別改姓溫和安,成為了中國人。不過他們與蘇祿群島地區蘇祿王室的聯系卻一直保持著,而蘇祿王室后來也曾專門派一些要員來到德州朝拜其祖先的陵墓。

這也是古代中國邦交歷史的見證。

想買一本適合自助游的旅游圖冊,有什么好的推薦?

你好! 個人建議買LP旅游圣經,個人是一名青旅老板,民宿愛好者,旅行愛好者

LP是背包客的旅游圣經—《lonely planet》的縮寫,中文名叫做孤獨星。三聯出版有中文版。這是一本由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夫婦等編撰,是喜愛旅行的人眾所周知的必備書籍。提到旅行,有一本書的名字,可以說是全世界背包客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它就是風行全球的《LonelyPlanet》(中文一般翻譯為《孤獨星球》或《孤獨行星》)。每年,這套指南都要賣出600多萬冊,占到所有英語旅行指南銷售數額的四分之一。《LonelyPlanet》出版社也因此當之無愧地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旅行指南出版商,旅游者們更是形象地將這套旅行指南稱為背包客的“圣經”、“寶書”。《孤獨星球》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個商業神話,也是一個文化現象的代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出現了一些反叛資本主義價值觀和西方中心主義的“嬉皮士”。他們憧憬東方,希望游歷東方,進而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如今,喧鬧一時的嬉皮運動已成為歷史,但《孤獨星球》的字里行間依然散發著特有的獨立、理性的旅行態度。這種獨立、理性的旅行態度著實影響了一批人。美國《紐約客》雜志的一名作者曾經這樣回憶自己帶著《孤獨星球》旅行的故事。他說:“它教會了我,也教會了一個時代的人,怎樣獨自一人自信地走遍全世界。” 旅行的意義是什么?《孤獨星球》作者托尼·惠勒和莫林·惠勒夫婦認為旅行是一種人類的本性,也是地球生物的本性。旅途中,人類的天才智慧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旅途中,有新奇的感受,有神奇的發現,有生活的改觀,有人生的超越。真正的旅行是一種人生體驗。至今,惠勒夫婦仍在不停地旅行,因為他們相信,旅行是讓人與人見面的“唯一方式”,旅行還可以拉近這個誤解重重的世界。64歲的托尼堅信,“這個星球既是可愛的,也是孤獨的。旅行同樣如此。”他說,“我仍然是個有旅行癮的人,塞給我一張機票馬上就可以啟程。”有趣的是,在惠勒夫婦看來,旅行指南并不是旅行必備品,真正要攜帶的是旅行的心境:懷著謙卑,不帶成見,敏銳地感受隱藏在風景后的歷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福州畫冊印刷公司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福州畫冊印刷公司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